1,互聯網人口增長穩健但是趨于放緩。根本原因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覆蓋率,包括網絡和終端,已經到了增長的瓶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經挖掘殆盡,覆蓋了大量人口。而窮國的電信基礎設施還跟不上,這一部分未來有機會,但是不確定性太強。說個簡單的例子,非洲有的地區至今還沒有充足的水資源,這樣的條件很難想象在近十年發展出互聯網。
2,科技公司仍然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7家是科技公司。前30大互聯網公司,美國占18家,而中國占7家。但是科技公司的營收增長速度放緩,粗放的經營策略已經開始后繼乏力了,科技公司在未來面臨的挑戰是精細化運營。
3,電商和廣告業務穩定增長。目前電商占美國零售總額的15%,增長率也高于普通零售業務?;ヂ摼W廣告支出加速增長,大部分廣告收入被谷歌和臉書拿走,但是亞馬遜和推特的廣告收入也在增長,而且主要是DSP廣告業務,可以預測到的是,DSP廣告業務還將繼續高速發展。
4,獲客成本正在大幅上升,而這一現狀不可持續。其原因是獲客成本已經超過了對客戶的預計長期收入。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免費試用和免費會員來篩選用戶。
5,隨著更快的wifi和4G網絡,更好的手機屏幕和攝像頭,高清圖片和高幀視頻已經成為了用戶的偏愛,預計高容量的應用會帶來進一步的基礎設施升級。
6,數字媒體占據了人們大部分的使用時間,同時帶來了隱私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設備和APP的隱私問題。
國內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
1,互聯網人口增長放緩,微信和淘寶能覆蓋大部分的人口。
2,移動互聯網變革已經基本完成。社交,媒體,電商,文化,游戲等行業已經完成了移動化轉型。
3,國內新互聯網產品的發展脈絡,基本是由即時通訊帶動交易和服務,拼多多,短視頻等都是如此。
4,本地生活類例如美團進化成超級app,覆蓋用戶幾乎所有的消費需求。
5,電商的發展趨勢是直播和視頻帶貨。生鮮和零售創新是渠道下沉到社區,拼團閃送等模式百花齊放。而傳統賣場零售業也進入了數字化轉型,盒馬大潤發零售通等加速發展開新店。
6,因為疫情,教育和遠程協同進入超高速發展,在培養了用戶習慣之后,有特點和實力的企業會留存下來,成為新常態。
機會
1,遠程辦公。由于這次疫情,全國上下經歷了一次強行遠程辦公的行為,日常工作強行在線化,有的公司比較能適應,主要是生產力是個人勞動力的文化創意產業等。有的公司如果能改進某些環節也可以較好的適應在線化工作??梢灶A見的是,一些企業和組織需要更貼切公司運行的系統來保障遠程工作的進行,例如服務于內部組織的工單系統、協同系統、會議系統、管理系統,服務于對外業務的企業展示系統,客戶服務系統等。
2,微信小程序取代獨立app成為新的移動互聯網形態已經無可避免,存在大量原本有app的企業轉移業務到微信小程序上的趨勢,同時,小程序的推廣和運營又是一套新的邏輯。和過去捆綁安裝app的推廣形態不同,小程序更依賴于良好的信息傳達和用戶互動來達成用戶生態,過去的安裝率留存率等等評價體系不再適用于小程序。所以小程序如何對業主帶來實際的業務提升就是需要系統闡述的部分。
3,釘釘小程序也是紅海,從業人員都在從slack或者saleforce上抄功能,如果有好的釘釘推廣資源可以嘗試推廣。發掘出某些被忽視的小行業可能是機會。要發現國外與國內的使用習慣的區別,國外比較關注工作本身,所以突出協作和分工;國內企業的慣性是管理,所以強調的是溝通與服從,設計功能的時候,切忌自我感覺良好。
4,餐飲行業。本來是一個嚴重依賴線下場景的行業,一般來說,餐飲與外賣業務是割裂的,餐飲以線下場景為主,交付的是服務體驗;外賣是線上場景為主,交付的是產品體驗。所以外賣商家一旦綁定了外賣平臺,就要依賴外賣平臺的自生流量來持續運營。而餐飲行業與線上的結合長久以來只限于口碑傳播,吸引排隊,放大宣傳等,最終導入的是線下消費場景。當這種場景被打壓時,企業的經營出路是壓縮成本,尋求線上增長點。但是美團或其他平臺的運營費用又極高,25%的抽成比例已經抽干了外賣行業的利潤點。這樣,自建線上平臺和配送隊伍就是餐飲行業的可能嘗試方向。小程序下單+眾包騎手的模式是否成為微觀環境中的標配?
5,健康行業。經過這次疫情,公眾再一次被教育了,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各類健康器材,運動場所,理療機構都會迎來一波發展的機會,市場總份額會有上漲,能吃到這部分紅利的應該就是微信小程序+團購+群裂變的方式。以女性市場為突破點,男性市場更依賴于線下的傳播和帶客。
6,電商行業。疫情結束后,人們的出行和購物消費活動在中期處于低度預期。需求投向電商,淘寶京東都會有一波發展,在傳統電商之外,社區團購小程序在這一次很好地教育了客戶,群接龍這一次下沉到渠道,之后會有很多團購通過群接龍方式來進行,差異化的團購工具有一些機會。
7,教育培訓。教育培訓被強制性地遠程化了,對于小學來說,本學期大部分課程都會在線化,中學后期會集中教學。這種遠程教學優缺點并存,合適語文的不一定合適數學。疫情后期工具的差異化競爭是常態。
8,東南亞的app市場,工具,內容,社交等等,可能有一波機會。東南亞新生一代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不同于他們的父輩,他們父輩欽慕的是日美文化。動漫,影視,游戲等已經證明了東南亞市場有很大潛力,中國的互聯網人如有有意愿走出去,東南亞新的機會并不會少。
9,現代制造業。疫情期間,對業務結構做加減法,讓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動態應對不確定性的業務能力。此次疫情之后,將加速中國企業向著更先進的現代制造領域邁進。尤其是一些大量依賴人工勞動的企業,會拋棄一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集中優勢、保留核心能力,升級制造設備,向現在制造業轉型。企業業務轉型的方向很可能會是物聯網、智慧城市、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抗風險能力更高。
10,企業咨詢服務平臺將崛起。疫情期間由于不能復工,很多企業家愿意在線學習,思考企業的未來。疫情之后,在線上課程中收益的企業,將會更加看重自身抗風險能力及其組織架構調整、業務轉型等,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企業咨詢服務都將迎來一個爆發期。除此之外,為企業提供商務服務的企業也將爆發增長,畢竟新公司的成立、原有業務的破產、轉型所需的統計、產品的包裝設計、廣告等,都需要有人幫你服務。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設計公司等會迎來業務的增長。